欢迎您来到《科技与创新》杂志!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 @I26.com

电话 010-88909179
   0351-7537156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5元 

相关证书

精品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品论文

浅谈建筑电气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发布来源:发布时间:2014/11/11点击量:2164

浅谈建筑电气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史连芳

(天津天保基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功能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控制建筑电气现场的施工质量,成为了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建筑电气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监理项目部;施工单位;技术交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9-0114-02


1  图纸会审

施工前应认真审核电气图纸。在审图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的图纸,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为下一步顺利施工做好准备。

2  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2.1  电气设备的控制

2.1.1  设备选择

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规定品牌采购设备材料。如果招标文件中无明确要求,则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

2.1.2  资质报审

监督施工单位应将设备材料厂家的资料和样品上报至监理项目部审查。

2.1.3  考察

监理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考察设备材料厂家,并如实编写考察报告。

2.1.4  材料进场

只有品牌确定和考察合格后,才能允许设备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监理单位的专业工程师应现场检验进场材料,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2.1.5  抽样复试

监理项目部应对电线电缆、开关插座和节能灯具进行抽样检查,并作为第三方与施工单位一起前往具备复试资质的单位,对抽样产品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并出具复试报告后,才允许使用上述产品。

2.2  电气施工过程控制

2.2.1  电气管路预埋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电气图纸开展电气预埋工作,未经建设方和监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改动电气设备的位置、标高等。在预埋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的图纸施工。比如,后砌墙的位置以土建图尺寸为准,消火栓按钮的位置以水图位置为准。各个部位的电气预埋完成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开展自检和专检,重点检查线管是否遗漏、设备的位置和标高是否正确、线管走向有无影响结构处、线管走向是否用油漆做好标记、管箍与线管是否连接完好、线盒是否用填充物堵好、焊接管是否做好接地和防腐。此外,住宅项目的厨房内线管一定要标记清楚,以免在燃气施工单位后期进场打孔时破坏线管。

2.2.2  管内穿线、接头

不同回路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死弯;导线必须分色,相线为黄、绿、红,零线为淡蓝色,地线为黄绿色,控制线为白色;导线接头必须使用接线端子,且用专用钳子压实,不得松动;管内穿线完成后,要用500 V的摇表逐个摇测导线的绝缘电阻,并做好摇测记录;弱电线路应使用屏蔽线,以免产生信号干扰,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2.2.3  电器具安装

电器具安装应注意接线正确、压实,不得松动。电器具的固定螺丝必须与电线盒的安装孔或胀管拧紧,不得松动,且严禁使用木塞代替胀管。对于座灯头的安装,为了保证观看效果,应使用镀锌螺丝固定,与铁分线盒固定的电气设备不得使用自攻螺丝固定,以防止铁分线盒安装孔滑丝。此外,在安装开关插座等面板类电器具时,应保证设备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2.2.4  电表箱、配电箱柜安装

住宅楼内业主使用的电表箱,其生产厂家必须是经过当地电力部门认可的合格供应商,我们应与当地的电力部门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顺利送电。电表箱、配电箱的安装要保证标高正确,要控制箱柜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箱内零排、地排的每个端子孔内最多只能接2根导线,在箱柜内接入开关和零地排时,不得使导线出现破股减芯的现象;箱柜内的护口必须齐全,并做好可靠的重复接地;在电表箱安装完毕后,应将每块电表相对应的房号写在电表正下方的箱门上,做好永久性的标识。此外,一定要测量好住宅楼内每户弱电综合箱的尺寸,其必须满足通信的光纤转换器和有线电视的分配器的安装尺寸,且箱内应设置220 V插座,以为光纤转换器提供电源。

2.2.5  桥架安装

桥架的接地螺丝必须是在出厂前已焊好的专用螺丝;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架,应在桥架本体上做好永久性的标识;桥架的固定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在地下室桥架与进、出户电线管连接时,桥架与地下室的外墙应保持20~30 cm的间距;每节桥架间的接地线应与专用接地螺丝压实,且接地线应采用裸铜编织线。

2.2.6  电缆敷设

电缆的型号、规格必须正确,其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两端应标明回路编号,铠装电缆应做好铠接地;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应用扎带将其与桥架固定;直埋电缆时,电缆沟深度应≥800 mm,沟底铺沙,且在电缆上铺设保护板;多根电缆共用电缆沟时,电缆间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做好成品保护;在送电前,应使用1 000 V的摇表对每根电缆进行绝缘摇测,并做好记录。

2.2.7  插接母线安装

插接母线的型号、规格要符合设计要求。插接箱内应有分励脱扣装置。在水平安装时,固定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与水管交叉处做好防水措施,插接母线的防护等级应根据使用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低不得低于IP30,为了保证安全用电,工程中一般选用的防护等级为IP65;母线安装完毕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尤其是防水措施;在送电前,应使用1 000 V的摇表遥测其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五线制插接母线的地排不得使用外壳替代,应使用专用铜排,且母线终端头铜排排列的开孔方向应与进线配电柜进线铜排排列的开孔方向一致。

2.2.8  防雷和等电位接地

在接地网按照设计图纸焊接贯通后,还应与桩基内的对角钢筋焊接,且焊接根数不少于2根。利用柱内钢筋做引下线时,应做好标识,并保证其贯通至屋顶。各专业的进户管应与接地线做可靠连接,超过30 m的外窗应做好防雷接地。接地测试盒的标高应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测试盒的尺寸为180 mm×160 mm×250 mm,箱门应安装锁具。在安装避雷网时,支持卡间距的直线段应≤1 m,转角处应≤500 mm;避雷网应与引下线可靠连接,搭接倍数符合规范要求,在焊接处刷防腐漆作为底漆,刷银粉作为面漆;屋顶上高出女儿墙的非带电金属物必须与避雷网可靠连接;应在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每层开孔,并与桥架可靠连接。在防雷和等电位工作完成后,应使用接地测试仪摇测建筑物的接地电阻,并做好记录,阻值应≤1 Ω。接地阻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补装人工接地体。

2.2.9  电梯安装

电梯的规格、型号和功能必须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在电梯安装前,应复测井道、底坑、机房,使土建单位提供五零线或一米线的标高基准点符合要求;在制订安装工序时,建议先将安装地槛、厅门,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封闭电梯井道;导轨支架的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固定螺栓应固定在砼墙或砼圈梁上,并保证导轨的垂直度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应保证地槛比竣工地面高出5 mm;应保证楼层呼叫面板的高度符合规定,且距厅门的距离一致,安装面板时应控制其水平度和垂直度;机房内的孔洞中应做≥5 cm的防水台;电梯机房内的布线应符合要求,设备接线正确并压实,不得松动;在电梯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慢快车调试。

此外,应配合智能化施工单位完成监控机房与轿厢内电话的对讲功能,并保证电梯底坑、轿厢、轿顶与电梯机房之间的通话顺畅;配合消防施工单位完成电梯的迫降功能。工程竣工验收前,电梯必须经过技术监督局的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检测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2.2.10  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应按照图纸施工,所用电线和节能灯具应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复试合格并出具复试报告后,方可使用。所用灯具应为防水灯具,防护等级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明确规定的按照规范执行,分线盒应为防水分线盒。如果在室外安装控制箱,则其应具备防水功能,内设浪涌保护器和时钟控制器。在送电前,应摇测导线的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以保证整个工程应的观感质量。

2.2.11  景观照明

景观照明应按照图纸施工,所用电线和节能灯具应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复试合格并出具复试报告后,方可使用。所用灯具应具备防水功能,防护等级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明确规定的按照规范执行。景观照明的配电箱应为防雨型,内设浪涌保护器。需要设置水下灯具时,连接此类灯具的电线电缆也应为防水型。在送电前,应摇测导线的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

2.2.12  外管网施工

电气外管网施工一般包括电力外网、通讯和有线电视外网、智能化外网和消防外网,为了节省成本,保证小区美观,可采用部分专业管路共井施工的方式。例如智能化和消防共井、通讯和有线电视共井等。如果当地的通讯公司(比如联通、移动、电信等)允许,则可将弱点专业的所有管路与通讯专业缆井共用。在电气外管网的施工中,应为热力远传预留线管,一般预留1根¢50的波纹管。电气外管网的施工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管线敷设较浅、施工比其他专业滞后,因此,应先注意保护其他专业的成品。为了确保本专业的成品能够得到保护,最理想的施工时间是等景观单位的灰土施工完成后再挖缆沟。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缆沟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井内是否抹灰和井盖强度,并在专业间管路交叉时给予协调处理。

2.2.13  变电室内的电气施工

高、低压缆沟两端均需预留扁铁,并与变电室内的接地干线可靠连接。黑号变电室照明配电箱的电源应引自两面不同线号的受总柜;电缆沟盖板宜用复合盖板;变电室内配备的灭火器要在有效期内;变电室的屋顶和百叶窗不能漏雨;挡鼠板齐全。

3  工程进度的控制

按照总工期的要求,动态控制电气工程进度,并根据土建专业的总进度计划编制电气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在计划的具体编制中,应每月编制月计划、每周编制周进度计划,并按照施工计划考核其施工进度的完成情况。如果发现偏差,则应找出原因并及时调整,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  电气工程的成本控制

应掌握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的内容,不能将合同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含在风险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视为工程增项。此外,还应控制现场变更和签证,严格把控工程签证和工程变更的工程量,以控制工程成本。

5  电气工程的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临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现场用电必须做到3级控制和2级保护,所用配电箱、电缆、电线、电气设备和电器具必须是合格产品。具体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线缆不能拖地;施工设备保证一机一闸;电焊机必须使用专用的控制箱控制;电焊机二次线必须使用专用线,不能用钢筋等代替;施工照明宜使用36 V电压照明;宿舍区内不能有220 V以上(含220 V)的电源;做好临时用电线路和设备的重复接地;做好塔吊和外檐架子等的防雷接地。此外,应定期摇测设备的绝缘电阻、线路的重复接地电阻和设备的防雷接地电阻,并做好记录。还应定期检测漏电保护器的漏电电流和漏电动作时间。如果发现隐患,则应及时排除。

现场维护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不得操作,且工作时间必须穿戴防护用品,比如安全帽、绝缘鞋等。维护电工不宜带电操作,必须带电操作时,应由专人监护。

6  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进行内部验收。自验合格后,监理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工程,分项检查并做好记录,涉及安全功能的方面应全数检查,比如户内插座接线是否正确、分户箱漏电保护器漏电时是否动作等。

7  功能性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物业公司对消防专业和智能化专业进行功能性验收。消防专业功能性验收的内容包括报警和联动系统,比如探测器和声光报警装置能否正常报警、消防泵能否远程启动、消防电梯能否实现迫降,防火阀、排烟阀和正压送风阀等能否动作等;智能化专业验收的内容包括入侵报警、闭路电视监控、门禁、停车场管理、一卡通、背景广播、信息发布、网络、机房、电子巡更和楼宇自控等系统能否正常使用。如果发现问题,则应做好记录,并限期整改。

8  移交物业

竣工验收和功能性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与物业公司进行正式移交。在移交前,必须对物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移交时,合同必须由双方签字才能生效。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严格控制电气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管理精细,才能更好地解决建筑电气现场施工的质量问题。

〔编辑:张思楠〕


On-sit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hi Lianfa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build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s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of building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is also growing. Therefore, how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sit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building electrical field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oject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units; technical tests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4年第19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 @I26 .com   电话:010-88909179 / 0351-7537156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12876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