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科技与创新》杂志!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 @I26.com

电话 010-88909179
   0351-7537156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5元 

相关证书

精品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品论文

刍议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发布来源:发布时间:2014/09/30点击量:1730

刍议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王 勇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凉山 61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建设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涵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而深入探讨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009-02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监控系统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增加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电力企业要不断应用和推广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电力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增强电力系统各方面的运行能力,改善电网质量,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1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和消费系统。电力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发电动力装置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然后经过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再通过各种电气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由于电源点和各用户的分布较为分散,所以,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等功能。为了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快速实现电力系统的各个功能,就需要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装设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便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从而为用户提供经济、安全、优质的电能。随着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和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的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庞大的系统。电力系统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电能的质量,保持电力系统电压、电流和频率的稳定,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力调度的自动化、配电网的自动化和变电站的自动化这几方面。其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利用整个变电站资源,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不断完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增加变电站通信系统实时通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速率,提高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监控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促进变电站系统向数字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配电网自动化是指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实现配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提高配电网系统数据的传输速率;同时,结合变电站的功能、特点,采用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完成变电站系统资源的整合和技术创新。这不仅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增加变电站通信系统实时通信数据的容量和传输速率,还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电力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全面监控,以促进变电站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电力系统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电力调度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的及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改进和完善电力调度系统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传动技术以及自动化设备等,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的效率。通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使电力系统在遥测功能、遥信功能的基础上转化为无人值班监控系统,以便电力调度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软件系统清晰、准确地了解电力系统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采取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调度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进电力调度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发展,不断提高电力管理水平。

3.2  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是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电力市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电网改造与规划中大力推广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系统运行状态的自动、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在配电网系统监控工作中达到人机合一的状态。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例如,可以采用输电线材料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迅速找出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及时进行检修,以确保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为了有效降低配电网电能的消耗,采取无功补偿技术增加电网功率因素,促进配电网结构的优化和智能化,不断促进配电网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3.3  在变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站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连续供电的关键环节。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变电站系统自动化也越来越重要。采用先进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实现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尤其是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变电站系统、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运行效率。采用无功自动化补偿装置和无功补偿技术,可以确保变电站系统、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的稳定性。另外,电力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变电站电气系统建设中,其中,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可以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可以有效节约电气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成本,从而促进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和电网的质量。另外,还可以采用现场监控技术提高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监控的灵活性,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采用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市场发展和增加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结合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2014,1(5).

[2]杨柳.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4,25(3).

[3]魏勇.刍议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5(9).

[4]刘素云.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记住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26).

〔编辑:白洁〕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Wang Yo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ower auto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and power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nnotation, and then further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ity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technology; power systems; application; grid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4年第10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 @I26 .com   电话:010-88909179 / 0351-7537156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12752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