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counter.dat) [function.fopen]: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usr/home/qxu1142230042/htdocs/config/global.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puts(): supplied argument is not a valid stream resource in /usr/home/qxu1142230042/htdocs/config/global.php on line 129

Warning: fclose(): supplied argument is not a valid stream resource in /usr/home/qxu1142230042/htdocs/config/global.php on line 131
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探索
欢迎您来到《科技与创新》杂志!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
        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126.com

查稿电话 010-88909179
     0351-7537156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0元 

相关证书

精品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品论文

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探索

发布来源:发布时间:2018/05/19点击量:2409

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探索

周杉鸿1,陈俊琛12

(1.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510;2.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233)


摘  要:作为一家以复合材料为核心技术的原料及制品研发和制造企业,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本公司分析测试中心的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从管理制度、信息平台、设备操作、员工培训、市场推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为促进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制度;信息平台;设备操作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8.10.104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进步,人们逐渐对产品提出了“品种多、质量高、结构优”的要求,三者也成为了制约企业生存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分析测试作为对品种、质量和结构进行监控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在国际国内活动中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技基础工作[1]

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不仅保持了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还可通过互补和关联等协同作用获得单一材料所无法达到的综合性能,兼具结构可设计性及功能复合性。基于复合材料的关键地位及迅猛发展,新材料行业已成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重点。

针对复合材料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的光明发展前景,材料领域企业可本着“对内支撑产品技术研发,对外提供优质检测服务”的理念建立分析测试中心。作为一家以复合材料为核心技术的原料及制品研发和制造企业,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本公司分析测试中心的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在各方面进行适宜且富有潜力的发展布局,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1  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企业的分析测试中心可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形成管理制度规范、仪器装备精良、人员布局合理、专业结构齐全、检测领域广阔、服务特色鲜明的专业测试与技术服务平台,力争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向众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提供第三方检测认证。

1.1  规范工作制度,严格遵照执行

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分析测试中心应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2-3],通过引入ISO 17025等国际标准,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验测试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资质建设支撑与服务管理体系等,打造标准化的测试与技术服务平台[4]。分析测试中心可组建由测试技术研究团队、骨干测试团队和核心管理团队组成的人才梯队,全方位支撑中心的长久高效发展。通过建立标准的专业检测室、接样室、档案室及样品储存室等[5],并做到“三隔离”,即:检测区域与非检测区域隔离、不相容的工作区域隔离、相互干扰的设备隔离,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此外,分析测试中心还应建立一系列规范完整的相关体制,涵盖人员、设备、接样、测试、报告、文件、记录、监督、审核、采购、客服等各方面,要求所有员工严守规章制度,绝无例外。

1.2  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分析测试业务量和数据处理量的急速增加,客户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越来越重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平台取代人工管理的传统模式迫在眉睫[6-7]。网络信息平台可提供仪器型号、技术参数及功能等详细资料,扩大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客户可根据需要在平台上及时进行查询和预约,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客户还可通过平台实时了解样品的检测进度,提升测试服务质量。此外,采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还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分析测试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1.3  专人负责仪器,确保责任到人

分析测试中心需要配置专业全面的仪器设备,以关键大型设备为核心,带动相关仪器的资源共享和发展。针对复合材料相关的制备、性能和结构等研究,应具备开展复合材料工艺与加工、复合材料形貌表征、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复合材料结构实验等在内的实验能力。此外,每台仪器设备的检测和保养都要由指定人员持证上岗,配以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同时采取“A-B角”互换模式,即一台仪器至少有两人以上会熟练操作,确保人员突发紧急情况时绝不耽误设备正常运转。

1.4  进行思想教育,提升职业道德

分析测试中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需要每一位员工用心维护,分析测试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坚持公平公正、工作严谨细致、社会责任感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8]。为了使员工将这些必要的职业素养牢记于心,分析测试中心可通过举行生动的案例讲座和竞猜抢答活动,使大家在愉快的互动过程中经受思想洗礼,职业道德得到进一步提升。

1.5  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热情

人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一个科技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分析测试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为了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及发展壮大,分析测试中心应不断完善现有制度,通过体制创新,从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热情。在这一方面,分析测试中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起:①分析测试中心应重视人文关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宣传,帮助员工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并认同价值观;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积极提供保障和帮助,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信任感和集体责任感。②分析测试中心应建立一套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不仅着重考察员工的工作业绩,还考察员工的工作态度、大局观、为人处世等意识。③分析测试中心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通过搭建平台进行内部培养,使优秀的技术人员能转变为“管理-技术双肩挑”的人才,还可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国内外会议及交流活动,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1.6  参加技术培训,加强业务水平

分析测试中心应重视员工的专业水准,力争在各领域的测试“技术先进、方法适宜”。通过厂家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开办技能讲座、内部“传帮带”等措施,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可得到不断提高,知识面得到大幅拓展,不仅能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操作方法,了解各设备的最新动态,还能进一步挖掘仪器设备的新功能,使分析测试中心拥有外部难以进行检测的高端技术,利用突出的技术优势吸引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慕名而来。此外,分析测试中心的员工还可积极开展测试方法研究和测试标准制订等工作,发表与测试方法相关的专利,使自身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支有理想、有竞争力和有创新能力的蓬勃发展的人才队伍。

1.7  开展推广活动,努力拓宽市场

分析测试中心在积极开展多方面服务获得行业内高度评价的同时,还可采取一系列举措拓宽市场,比如:通过参加各大交流会拓展人脉和知名度,深入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实地推广,举行“多充多送”活动回馈老客户,邀请老客户参加年会聚集人气,办理“即送样即检测”的VIP卡吸引大客户和新客户等。受益于以上措施,分析测试中心的合同客户会持续增长,对外测试服务量稳步快速提升,检测和服务水平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1.8  进行互访交流,开拓国际视野

分析测试中心可开展适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外方进行专家来访、回访、交流、建立联合工作组等活动,不仅能展示自身价值,还能把握国际分析测试工作的发展动态,与国际先进的测试体系接轨,开拓视野,培养前瞻性,充实综合实力。

2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升业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扩宽检测范围、打造服务亮点等,可大幅拓展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的深度与广度,使企业快步迈向一流的专业测试与技术服务平台行列。

参考文献:

[1]常春.浅谈企业内分析测试体系的完善[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6,44(1):49-50.

[2]罗琴,自俊青,李智峰,等.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建设管理运行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73-175.

[3]诸葛兰剑.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10):177-178.

[4]姚玉霞,李泽鸿,蔡建培,等.试谈分析测试工作的标准化管理[J].标准化报道,1995,16(5):38-39.

[5]曹密,杨伯苗.浅谈分析测试中心业务室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4):104-106.

[6]王贤川,曾敏,王学宝,等.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58-160.

[7]花蕾,蓝闽波.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44-246.

[8]谭志静,杨小英.分析测试中心运作管理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7):68-72.

————————

作者简介:周杉鸿(1967—),男,江苏泰州人,学士,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俊琛(1988—),女,上海人,博士,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规划、科技项目管理、科研合作等。

通讯作者:陈俊琛。

〔编辑:刘晓芳〕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8年第10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126.com   查稿电话:010-88909179 / 0351-7537156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38824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