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counter.dat) [function.fopen]: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usr/home/qxu1142230042/htdocs/config/global.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puts(): supplied argument is not a valid stream resource in /usr/home/qxu1142230042/htdocs/config/global.php on line 129

Warning: fclose(): supplied argument is not a valid stream resource in /usr/home/qxu1142230042/htdocs/config/global.php on line 131
Philips iCT 256心电丢失维修一例
欢迎您来到《科技与创新》杂志!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
        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126.com

查稿电话 010-88909179
     0351-7537156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0元 

相关证书

精品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品论文

Philips iCT 256心电丢失维修一例

发布来源:发布时间:2017/07/21点击量:1845

Philips iCT 256心电丢失维修一例

周天贵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分析了1例Philips iCT 256设备的心电丢失故障造成的事故,该事故并没有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医疗过失,但反映出了管理中的一些漏洞。通过分析,对设备管理、护理路径管理、培训管理等诸多领域进行了优化,对其他类似的大型检查设备的操作员进行了培训,确保了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关键词:Philips iCT 256;定点丢失;CT;电极

中图分类号:TH7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4.119


1  工程实例

    心电触发(cardiac electrical triggering)技术是现代CT影像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患者可以在扫描中屏气和保持肢体姿势不变,但其心脏依然以超过1次/s的速度跳动。特别是在胸腔扫描中,即便是在Philips iCT 256等高速CT机中,其冠状动脉的扫描影像仍然难以清晰表现。所以,在进行CT扫描时,确保心脏的位置在相同的状态下,特别确认左心室收缩且冠状动脉处于收缩压状态下时,其对心脏的加强扫描效果最好。Philips iCT 256的快门值可以达到1/256,而采用每心跳周期1帧的速率进行扫描时,对心脏的加强扫描时间仍然可以接受。但因为心电触发系统较为复杂,用于Philips iCT 256心电门控的ECG一般从4个电极获得,4个电极分别标有Ra、Rl、La、Ll,分别代表右上肢、右下肢、左上肢、左下肢。电极可采用多种放置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可选择其中效果较好的一种。通过4个电极可以获得多个导联的ECG信号。

我院1台Philips iCT 256设备在进行常规纵膈加强扫描时检查时报错心电丢失,更换电极策略后仍然报错,后采取重新启动ECG和iCT设备,均不能消除故障,在强行忽略故障后进行扫描,扫描结果并不理想,但纵膈主要组织边缘清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后经过更换ECG到iCT之间的连线,故障排除。心电门控ECG设备不但可以对iCT进行门阀控制,还可以将心电图与CT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更加丰富的检查结果。

2  个案反映的问题

心电丢失故障是Philips iCT 256扫描中的常见故障。一般情况下,其故障原因是ECG的敏感性不足和电极布局问题。但该个案的问题来自系统的硬件故障。因为ECG与iCT是半独立设计,其连线暴露在2个设备之外,所以,在设备操作过程中,较易损坏连线的接头或导线。后经过补充测试,改连线的芯线出现了短路,导致连线出现故障。在实际使用中,应该对设备的易损零部件充分保护。本次损坏的导线外部本来缠绕有螺旋型的保护扎带,但因为该设备之前经过过一次维修,其保护扎带的末端并没有恢复保护,所以,导致护理人员在拖动ECG设备时,其电缆出现了扭转,最终导致内部芯线的加速老化和物理损伤。该设备故障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但当天检修浪费了1 h,导致约40名病患等候时间延长。故障排除后,放射科医技护人员加班完成了当天的Philips iCT 256扫描任务。

本次事故造成了Philips iCT 256设备的心电参考数据不能获得,最终导致检查报告的大面积空白。但本次事故中的患者纵膈状态完全正常,除轻微胸膜炎之外没有其他的病症。患者单独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也完全正常,所以,本次心电丢失对本次检查的结果影响不大。

检修人员检修不彻底,检修后对设备的完好程度没有确认,在发现保护扎带不够长时没有进行更换,是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在进行Philips iCT 256扫描操作时,未能按章操作,加速了该故障的发生。然而,放射科在对设备的日常检修验收时没有按照验收标准逐一核对,也存在一定的管理责任。本次事故虽小,但其反映出了我院在日常设备管理和护理路径管理中的较多疏漏。

3  对策分析

3.1  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Philips iCT 256是我院技术设备中较为昂贵的技术设备,其总价值达到了数百万元。且Philips iCT 256每日可以接诊超过70名患者,每日可以给医院创造上万元的直接收入,如果Philips iCT 256设备损坏,医院可能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这样一台设备,在本次事故中表现出的现场管理水平与其价值并不匹配,反映出了放射科及其他科室的相关技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诸多疏漏。通过本次事故的总结,我院对全部的技术设备的管理预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技术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内部检查。检查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本次事故的总结进行整改。

3.2  护理精益化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与患者距离最近的工作。在大部分护理路径下,我们更加注重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操作且更加关心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体验。但本次事故充分表明,护理工作与设备管理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护理工作不能充分执行,如果在护理路径设计中不能对设备充分保护,如果在护理路径中不能遏制设备的暴力使用现象,护理过程中损坏设备的情况也就会经常发生。根据墨菲定律,在我院之前对Philips iCT 256的护理路径管理策略中,Philips iCT 256的损坏是一种必然。

3.3  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3个重点:①以患者为本。在护理的过程中以患者的体验和治愈率促进工作为核心。②以护理人员为本。在管理时,处处应该体现出对护理人员的重视,确保护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得到发挥。③以操作人员和责任人为本,在管理的各个节点都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本文的Philips iCT 256心电丢失事故中,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患者也没有意识到医院的设备损坏会对其该次监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带来不利影响,但这个事故的每个节点都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在对本次事故的追查中,设备的维修人、设备的负责人都受到了处分。

3.4  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现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暴力使用状况多因操作人对设备的性能不了解而产生的。操作员在使用的全过程中并没有以损坏设备为目的,而是在不经意间的某个操作造成了设备的损坏。所以,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经过了系统培训,其就会充分了解Philips iCT 256设备的弱点,就会在使用中注意到这个弱点,防止设备损坏。本次Philips iCT 256设备虽然是在已经出现隐患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正当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且如果该隐患不存在,该操作不足以损坏设备。但设备的现场操作人员在使用中并没有对设备的日常状态进行彻底检查,进而在进一步的暴力拉扯操作中损坏了设备,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对操作员进行彻底培训,从而避免设备的再次损坏或其他与Philips iCT 256设备相关的事故发生。本次事故总结策略中,对Philips iCT 256的全部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现场培训,且要求每个操作人员作出学习笔记和心得总结。经过这次培训,Philips iCT 256的操作人员的操作精细化程度都得到了提高。我院其他的与复杂检查设备相关的操作人员也都先后进行了相关培训。

4  结束语

    本次的Philips iCT 256心电丢失事故给我院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压力,也在患者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没有引起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但在追查过程中发现了我院在设备管理中和护理路径设计中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该事故的间接原因或直接原因。同时,本文研究的个案也反应出护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我院针对该问题,对全院所有的大型检查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将类似事故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唐秉航,李芳云,等.心率对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1(07).

[2]鲁锦国,吕滨,唐翔,等.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08).

〔编辑:张思楠〕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7年第14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126.com   查稿电话:010-88909179 / 0351-7537156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38824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