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科技与创新》杂志!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 @I26.com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5元 

相关证书

精品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品论文

当代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间隔问题探索

发布来源:发布时间:2015/12/16点击量:1781

当代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间隔问题探索

冯伯亨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广东 广州 510405)


  :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量在不断增加,导致空中交通航线拥挤、机场航班时常延误、管制员的工作量超负荷等问题频发。因此,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间隔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间隔;航空运输;飞行量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4.024


1  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间隔”理论

飞机自发明以来,就以其快速、安全的优势在运输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21世纪以来最受人们欢迎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航空运输在整个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有限的空域资源和飞行量的增加导致飞行冲突越来越多,这不仅限制了飞行量,也降低了飞机飞行的安全系数。为了避免飞机互相碰撞等情况,国际航班组织发布了飞行路线,飞机的进、离场等方面的标准。但我国飞机间隔标准的基础理论较少,导致难以有效解决安全间隔问题。

2  解决安全间隔问题的必要性

在现今实行的空中交通系统中,必须全体注意飞机间的最小间隔,以飞机为中心的保护区即最小间隔的衡量标准。为了保持最小的保护区间隔,交通管制员常要求飞机在空中等待或延迟起飞。而国际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集中在流量控制方面。美国的航空业已非常发达,其对飞行流量控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实际飞行中取得的大量数据,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间隔体系,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后,形成了完善的最小间隔规定。相比之下,我国的民航事业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民航运输实力,还是在航空科研能力等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航空管制方法和理论基本照搬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未独立完成针对我国空域特点的科学研究,进而采用了很多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规定,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有限的空域导致飞行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飞行的飞机间的间隔直接决定了空域的容量,即该空域内所能容纳航空器的数量。间隔过大会造成浪费,间隔过小可能会引发航空事故。因此,为了发挥空域的最大效益,必须对空域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和运用。

3  改进策略

3.1  运用恰当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

空中交通间隔管制应采用2种管制方式,即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运用程序管制方法调整最小间隔与运用雷达管制方法调节最小间隔有明显的差异。

空中管制中最基本的方法为程序管制,管制员通过飞行员的报告和推测领航等多种手段找到飞行器的准确位置,从而提供足够多的精确间隔数据,以保证航空器的安全飞行;采用雷达管制方法可向管制员转达信息,通过雷达可使管制员准确监视、掌握飞机的实时位置、飞行速度和高度等,从而实现快速预测冲突。此外,还应在空中管制中应用VFR和IFR技术。

3.2  建立完善的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应将空管安全责任、空管安全管理系统(SMS)的建设落实到位,充分利用已有的管制经验,并以“五严”准则要求每个职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严肃地处理空管事故和违章事件,实行责任追究制;健全空管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做好人员、经费、设备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主动推行不安全事件的自愿报告系统(SCASS),强化安全间隔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功能;开发间隔预警功能,实现空管安全间隔信息管理自动化;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空管安全间隔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库和专家分析诊断系统,从而提高对不安全事件的分析能力;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应用不安全事件的分析结论,尽快使安全信息在事故预防等方面发挥出作用。

3.3  建立完善的空管安全间隔应急系统

要建立、完善空管安全间隔应急系统,即以民航局运行管理中心、区域管制中心和机场管制塔台为主线的三级空管安全应急系统。应不断完善和落实该系统内部与外部的通信和协调机制,并具备一套齐全的应急设施设备和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多数中、小机场空管安全管理水平和空管运行保障能力较低,导致安全间隔隐患突出,因此,应积极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协调好各项安全工作的开展;在保障空管安全间隔的过程中,不仅管制设备的及时更新十分重要,且运行环境和科学管理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模型中心的管制员必须与与自己构成界面的其他要素紧密结合,并不断完善自身,从而减少因安全间隔问题而引发飞行事故。

3.4  不断完善安全检查法规体系

空管安全间隔管理法规标准的制订应与时俱进,应根据《中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标准》和民航组织的最新标准提出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间隔的审计要求,完善空管安全管理法规、规章和技术体系。安全监督机制包含安全审计、组织内部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等制度。此外,还应及时评估空管安全管理的运行效果,从而制订更完善的改进措施。

4  结束语

航空业的发展为航空管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实现合理的空中交通管制已成为相关单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开发安全间隔预警机制,从而提高安全间隔预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交通行为复杂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曲玉玲.空中交通碰撞风险建模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编辑:张思楠〕


Exploration of the Safety Interval of Air traffic Control in Modern Air

Feng Boheng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ir transport volume increased, resulting in air traffic congestions, airport flight often delays and controller workload overload and other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afety interval of air traffic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Key words: air traffic control; safety distance; air transport; flight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5年第24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 @I26 .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28024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