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 @I26.com
电话 010-88909179
0351-7537156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5元
相关证书
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培养研究
张文军1,吕伯平2,郎娟芳1
(1.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空军装备部,北京 100039)
摘 要:通过分析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联教联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期为新形势下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1.033
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直升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建设难以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进而制约了直升机战斗力的形成。为了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是当前相关人员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利用院校和部队的教育训练资源,发挥院校与部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条件优势,探索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的培养模式,对多样化军事任务下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直升机维修的要求
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①专业应用能力。直升机的飞行环境复杂,维修保障人才应将直升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做到融汇贯通,最终转化为娴熟的维修保障应用能力,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②应急作战能力。直升机所处的战场环境与歼强击机相比更为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③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维修保障信息资源,实现快速、精确的维修保障。④协作沟通能力。在现代战争中,需要多兵种联合作战,军队需要与地方密切协作,可能还需要建立国际间的密切合作。这就要求直升机维修保障人员既要处理好良好的内部关系,还要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
2 “联教联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维修保障工作中,找出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制订具体的解决对策。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是直升机力量建设的根本,关系着直升机战斗力的提升。我军直升机专业院校、部队联合工厂通过不断加大对直升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了一大批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但随着新形势下直升机承担的军事任务越来越多样化,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面临着许多问题,制约了人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方面:①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衔接。目前,直升机专业院校与部队的人才共育工作还处于机械的互补状态,上级机关缺乏总体规划、设计和有效调控,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衔接不协调。②直升机部队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未实现系统的优势互补。目前,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仍以院校教育为主,以部队短期培训为有效补充,部队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③直升机部队与院校未做到有效的资源共享。直升机专业院校与部队的教育资源还未实现高度共享,导致一些宝贵的人才共育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④“联教联训”的内容设置不科学。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方案没有充分体现岗位指向性、实践性和适应性等特点,训练科目与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战场环境结合不紧密。⑤组训方法未真正体现实战化教学的特点。多数直升机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方法仍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基地化、实战化教学,与实战训练相差甚远。
3 “联教联训”的改善措施
针对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和“联教联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联教联训”的组织机构、育人平台、内容体系、组训方法和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的主要对策。
3.1 组建高效的“联教联训”组织领导机构
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联教联训”是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涉及组织计划、管理、实施和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应做到通力协作、严密组织。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确保“联教联训”的顺利实施。具体可从以下2方面加强领导:①成立“联教联训”指挥部,明确指挥部领导、成员的职责。开展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时,应由上级机关牵头,协同直升机专业院校、直升机部队,挑选军事素质高、业务水平高、专业技能精、可胜任组织指导演练的领导和机关人员,共同成立直升机专业“联教联训”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直升机专业的“联教联训”工作。②成立“联教联训”专业队,具体实施训练和演练工作。直升机专业“联教联训”的具体实施人员应由院校与部队专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员、部队干部组成。按照专业、训练和演练课题的不同,将“联教联训”的具体实施人员编成直升机维修保障“联教联训”专业队,负责“联教联训”专业或课题的训练和演练工作。
3.2 构建以部队为依托的育人平台
院校和部队要立足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需求,充分依托部队,利用部队的装备资源和训练资源,积极搭建“联教联训”的人才共育平台。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搭建平台:①在直升机部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作为“联教联训”的育人平台。在直升机部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既可为教学科研攻关和学员下部队锻炼提供实践场所,又可使院校及时了解和掌握部队的训练动态,从而促进院校教学科研成果向军事训练的转化。②在直升机部队构筑岗位实践平台,提高教员和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应确定直升机部队的专业岗位,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和学员赴部队岗位实践锻炼。③保证一体化育人平台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由于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教学训练平台的现代化需求较高、教学环境的信息化需求较大、训练场地的应用性需求明显提高,因此,育人平台的构建必须适应未来的作战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3 创新“联教联训”的内容体系
应科学制订直升机专业“联教联训”的方案,合理设置“联教联训”的课题,将航空装备保障的理论、技能、战法和策略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演练内容既有战术背景又有专业特色。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创新“联教联训”的内容体系:①创新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的培养方案。围绕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点和任职教育的岗位指向性、实践性和适应性,构建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培养方案。②合理确定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的阶段。根据多样化军事任务对维修保障人才的能力要求,可将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分为3个阶段,即任职基础训练阶段、课题联合训练阶段和联合演练阶段。③合理设置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的课题。围绕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点,将夺岛作战、边界争夺、反恐维和和灾害救援作为直升机维修保障人员“联教联训”的重点课题,积极开展军事演习,提升维修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复杂条件下的战场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3.4 探索可行的“联教联训”组训方法
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应在组训思路、编组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改善和创新组训方法:①创新组训思路。以部队为教学实践基地,采取上级机关、院校与部队共同参与的组训思路。②改革“联教联训”的编组模式。针对学员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部队干部、战士实践能力强但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特点,通过学员与干部、战士的混合编组训练,可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③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积极推行模拟化教学,院校应以现有直升机装备实习室为平台,大力建设信息化网络战教学实习室,从而提高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的信息化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基地化教学,院校在部队建立教学、训练基地,由院校与部队共同完成“联教联训”实践教学。
3.5 制订有效的“联教联训”法规制度
直升机维修保障人员“联教联训”的参与人员多、装备多、训练安全要求高、协调保障难度大。具体可在以下3方面建立相关制度:①制订直升机维修保障人员“联教联训”法规。上级机关、院校、部队应共同制订直升机维修保障人员“联教联训”活动中的法规,细化责任标准,完善考评机制,以法规的形式保证院校和部队在人才培养中相应责任的落实,从而促进直升机维修保障人员“联教联训”的有序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②建立直升机维修保障人才“联教联训”督促机制。院校应与部队制订统一的“联教联训”学员跟踪档案系统,以网络查询和定期调查等方式观察学员在“联教联训”中的学习情况,并将“联教联训”的组织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机关、院校和部队,以及时弥补“联教联训”组织过程中的不足。③建立直升机专业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师资共享制度。师资共享制度包括直升机专业院校与部队之间的见学轮训制度、师资互聘制度和代职锻炼交流制度,从而保证院校与部队之间见学轮训、师资互聘和代职锻炼交流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傅光明,刘卫东.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
[2]汪新林,荣祥胜.院校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有机衔接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
〔编辑:张思楠〕
Helicopter Repair Personnel Security “United Teach Joint Training”
Zhang Wenjun, Lv Boping, Lang Juanfang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fication military mission of helicopter maintenance support personnel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and “united teach joint training” facing the main problem proposed relevant solutions, in order to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helicopter maintenance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helicopter repair; security personnel; “united teach joint training”; education platform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5年第21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 @I26 .com 电话:010-88909179 / 0351-7537156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12668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