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6835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369/N
主 管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出 版 山西科技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编 辑 《科技与创新》编辑部
社 址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投稿邮箱 kjycx@188.com
kjycxzzs @I26.com
电话 010-88909179
0351-7537156
邮发代号 22-582
定 价 每册25元
相关证书
长子县新增粮食产能建设项目设计研究
李光伟
(山西省长子县防汛抗旱服务队,山西 长治 046600)
摘 要:长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蔬菜生产大县。2013年,根据省厅文件精神,规划在长子县大堡头镇实施新增粮食产能项目。
关键词:蔬菜;粮食;耕地;低压地埋线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38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为长子县大堡头镇的前西常、后西常、康家庄、南郭村、固益、邹村、沙河、东庄、柳树9个行政村。
1.2 建设内容
结合每个项目村的水井分布和灌溉现状,改造旧井66眼,配套水泵66套,埋设低压地埋线45000 m,埋设低压地埋管道39000 m,修建集控房1座,安装出水口780个,出水口保护装置780个,井台66座等。
1.3 项目总投资
工程预算静态总投资331万元,建筑工程费79.37万元,设备购置安装费217.69万元,施工临时费2.06万元,独立费用25.28万元,基本预备费9.59万元。
2 项目基本情况和建设的必要性
2.1 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情况
2013年,长子县的耕地面积为5.67×106 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583×107 hm2,粮食总产量为2.13×106 t,平均亩产464 kg;蔬菜播种面积为1.581×107 hm2,蔬菜总产量6.256×107 t,平均亩产3957 kg。在粮田面积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994×107 hm2,玉米总产量为2.06×106 t,玉米平均亩产517 kg;小麦播种面积为1.8×105 hm2;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为4.09×106 hm2。全县总人口为35万,其中,农业人口为30.98万,占总人口的88.5%,人均纯收入5 669元。
2.2 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2.2.1 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状况
本区涉及大堡镇9个行政村,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农业生产在正常年景自给有余,并能向社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项目区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差、土壤瘠薄、肥力低下、地下水位不高、土壤干旱,亩均玉米单产仅498 kg左右,需要综合治理改善耕地。
2.2.2 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该项目区现有机井113眼,正常使用的机井有47眼,灌溉类型全部为低压管道。从灌溉现状看,绝大部分灌溉配套设施已经严重损坏,设施完好率低,水利设施利用率大打折扣;水源井分布不合理,单眼井灌溉控制面积仅为20~40 hm2。项目区现有机井的深度为40~60 m,出水量为15~20 m3/h。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项目区灌溉现状分析,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绝大部分灌溉配套设施已经严重破损,设施完好率低,水利设施利用率极低;②水源井分布密度不合理,有些地区分布密集,有些地区没有水源井。因此,对该区进行改造很有必要。
3 项目区水量供需分析和水质分析
3.1 灌溉设计标准和设计基准年的选择
灌溉设计标准采用灌溉保证率法,根据《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中的规定,并给合长子县的实际情况,确定管灌设计保证率为75%,设计基准年为2013年。
3.2 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侧向补给和灌溉回归水。由于该区紧靠雍河,河流既是排泻点,也是补给区,因此,该区水源丰富、可靠,水井水量稳定,地下水资源能满足项目区灌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根据该项目区群众多年灌溉运行的情况,该项目区现有机井113眼,正常使用的机井有47眼,单台泵的出水量2为20 m3/h,每天运行19 h,年抽水90 d。项目区没有明显的水位下降情况,可供水量为3.86×106 m3。除去正常使用的47眼井的用水量1.607×107 m3外,可确定该项目区年可供水2.253×107 m3。
3.3 需水量
3.3.1 灌溉制度的拟定
项目区规划灌溉面积5 700 hm2。项目区全部种植玉米,根据当地群众的丰产灌溉经验,确定玉米的灌水定额值为40 m3/hm2。灌水周期为:平水年(p=50%)时,2次;干旱年(p=75%)时,3次。
3.3.2 灌溉用水量
根据各种作物的灌溉面积、种植比例、降雨利用、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最大灌水率、输水和田间灌水的水量损失等计算,平水年的需水量为4.56×106 m3,干旱年的需水量为6.84×106 m3。
3.3.3 其他用水量
该项目区生活用水和工副业用水为1.95×106 m3。其中,工业用水6.5×105 m3,人畜用水1.3×105 m3,人日均用水40 L,大畜日均用水60 L。
3.4 水资源平衡计算
经计算,该项目区干旱年总用水量为8.79×106 m3,年可供水量为2.253×107 m3,富余水量为1.374×107 m3,可以满足用水需求。
3.5 灌溉水质分析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流经地段的岩柱、径流条件、工业和生活废水渗入的影响。据水质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地下水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水质较好,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可供农田灌溉使用。
4 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
4.1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1.1 指导思想
以中、低产田改造为对象,紧紧围绕“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强化技术支撑能力”三大任务,按照统筹规划、明确定位、统一标准、分区指导和分工落实的思路,通过实施田、水、沟、渠、林、路和肥等综合配套措施,推进以“田成方、路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依靠科技持续挖掘耕地增产潜力,从而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奠定牢固基础。
4.1.2 主要目标
通过水利工程的实施,达到节水、增产和生态保护等目标。
4.1.2.1 节水目标
通过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
4.1.2.2 增产目标
通过水利措施与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项目区平均年亩增产粮食200~500 kg。
4.1.2.3 效益目标
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2 设计原则
4.2.1 集中连片,优化布局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坚持打造粮食创建工程和蔬菜大棚集合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设片区规模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性。
4.2.2 统筹兼顾,综合布置
坚持田、沟、渠、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工程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等农业措施相适应,充分利用已有机井等水利设施,实现有机结合、综合布置。
4.3 工程设计
4.3.1 水泵选型
根据计算的总扬程、设计流量选用200QJ20—54型潜水泵,配套功率为5.5 kW。
4.3.2 低压线路设计
低压线路为地埋线,规格为16 mm和25 mm。
4.3.3 输水工程设计
在井灌工程中,管道供水系统以单井独立布置,通过典型地块设计确定输水管网的管长、管径等参数。单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典型设计为:管材选用PE管材,管径根据选定设备的提水流量、设计扬程确定为90 mm,管材压力为0.4 MPa,管道连接采用加热承插的方式。
4.3.4 典型地块设计
典型地块设计选在大堡头镇固益村东北方向的17-3地,该地块经现场选址发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管道供水系统以单井独立布置,典型地块控制面积为90 hm2。设计地块长300 m,宽200 m,系统枢纽由首部枢纽、输水干管、支管道和给水栓等组成。首部安装水泵、逆止阀、控制阀和排气阀等。管道系统为干管、支管两级,由固定地埋管和给水栓构成,根据地块形状,水井位置和种植方向等情况。管道布置为梳子形,干管平行种植方向,长300 m,管径为90 mm,管材压力为0.4 MPa,支管垂直干管布置设置有3条,每条长度为175 m,支管从地块西50 m处开始,由西向东布置,间距为100 m,干支管总长825 m,管径为90 mm,管材压力为0.2 MPa。支管上设有给水栓,给水栓的间距为50 m,双向分水,共布设有给水栓12个。
在水泵选型方面,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配套水泵为200QJ20-54。为了防止水锤发生,在运行时应先打开出水口,再打开水泵;在关闭系统时,应先关闭水泵,再关闭出水口。在开启和关闭系统时,应缓慢进行,以防止水锤的发生。
管沟开挖深度为1 m,宽0.5 m,回填时高出地面0.1 m。
4.4 主要工程量
改造旧井66眼,配套水泵66套,埋设低压地埋线45000 m,埋设低压地埋管道39000 m,修建集控房1座,安装出水口780个,出水口保护装置780个,井台66座等。总工程量为5.4×105 m3,全部为土方工程。
5 实施进度和施工组织
项目施工期为1年,当年施工,次年受益。秋收后,利用农闲季节,当地群众投资、投劳完成土方和土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计划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格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管道安装和设备调试,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监控小组进行技术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
6 效益评价
6.1 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新增和改善节水面积5 700 hm2,每年可节水2.80×105 m3,同时,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总量增加,粮食作物亩增产200~500 kg,其中,水利措施增产80~200 kg(水利分摊系数为0.4),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可新增产值45~114万元。
6.2 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后,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水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自给率达到了90%以上,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长期、稳定的粮食生产基础上,项目区的农业结构得到了合理和战略性的调整,同时。带动了项目区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增加了部分打工收入,带动了农业科研、农用机械制造、肥料、农膜和农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通过节水示范,提高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科学素质,为全县水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3 生态效益
通过田、林、路等科学规划和建设,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调节了田间小气候,降低了灾害的发生率,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田水、肥料的利用率,使土壤自净能力和作物抗逆能力明显增强,农田土壤受侵蚀的现象明显减少,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节水示范建设,达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土地水含量,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参考文献
[1]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林益才.水工建筑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樊贵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编辑:张思楠〕
Research on Design of New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ZhangziCounty
Li Guangwei
Abstract: The eldest son of the county is an agricultural large county, also be county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2013,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planning in the spirit of the document, the eldest son of the County Da Bao Tou Zhen implement additional food production project.
Key words: vegetables; food; cultivated land; low embedding
————————
本文已公开发表在《科技与创新》杂志2015年第6期
投稿邮箱:kjycx@188.com / kjycxzzs @I26 .com 电话:010-88909179 / 0351-7537156
联系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学术部 / 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 编辑部
版权所有 | 《科技与创新》杂志编辑部 京ICP备08000836号-1
浏览次数12956
技术支持:优诚互联